“退休老翟”的40余年农业路
时间:2022-06-15 12:24:50 【字体:大 中 小】
眼下临近小麦收割,在我区的冀东国家农作物品种综合试验站内,已经64岁的翟子春穿梭田间,指导年轻技术员们对小麦各项数据进行观测记录。该试验站是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综合试验站在冀东地区的子站之一,承担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河北省相关大专院校、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和种子企业联合体的小麦、玉米品种实验任务。
翟子春1980年进入原丰南县农业局工作,从此就奔波在田间地头。他参与和主持的多项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他本人也获得了“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唐山市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提高作物产量,翟子春和团队历时5年完成“旱地小麦玉米蓄水节水栽培体系研究”课题。该项技术在我国低平原旱地麦区总计推广22.72万亩、总增产粮食3923万公斤,让一些曾经粮食低产区成为主产区。
翟子春始终立足农户实际需求,开展冬小麦种质资源搜集创新,选育抗寒优质高产的冬小麦新品种。2018年退休后,放不下心中所爱的翟子春,又承担起冀东国家农作物品种综合试验站和唐山市小麦首席专家工作站的建站任务。在政府给予资金政策支持之外,他还自费拿出70万元来参与试验站工作。
在翟子春的办公室,厚厚的实验档案排了一摞又一摞。一年下来,他要亲自参与调查和整理上万个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形成报告,为新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他始终辛勤地奋斗在农业工作前沿,给农民带来最优质的种子,为农业发展播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