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新闻时事  > 媒体关注

《唐山劳动日报》聚焦丰南区:护航毕业生 走稳就业路

时间:2023-08-28 09:35:38 【字体:


图片
护 航 毕 业 生  走 稳 就 业 路
—丰南区高质量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唐建勋 通讯员 孟令勇

今年以来,丰南区认真落实市委人才工作部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截至目前,共引进高校毕业生20523人,完成市达任务的132.4%。其中,博士生13人、硕士生392人、本科生1621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市排名第一。

“人头对人头”摸清底数

摸清底数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丰南建立区乡村三级网格化机制,责任到人,摸排到户。

在摸排本地生源时,一方面通过基层网格员对1733名市推送人员信息进行摸排和多次复核,一周内摸清全部信息并建立了台账。另一方面,组织村居网格员进行应届毕业生大起底,自主摸排市内市外、省内省外、国外高校毕业生1416人,做到不漏一人。

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载体,只有将岗位需求摸排准确,才能有的放矢。这区按照市达任务指标12的比例,持续扩充岗位,自企业向社会组织和新业态摸排。在原有基础上新摸排岗位2.1万多个,总量达到3.2万多个,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多样选择。

高校是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主阵地。摸排对口高校工作中,围绕钢铁、陶瓷、化工、装备制造、战新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这区精准对接武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35所对口院校,收集毕业生信息13221个,为校地、校企精准对接,引进优秀毕业生夯实基础。

“线上加线下”搭建平台

这区努力搭建就创指导、培训见习、岗位推送等平台,多渠道广覆盖地构建企业和高校毕业生低成本对接通道,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一方面,线下借力发力,多频次高密度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接会和招聘会,倾情搭建高校毕业生引进平台和载体。与人才发展集团等平台合作,组织开展了“春风春雨”和“揽英才·创未来”万企入校园等系列招聘活动。区四大班子成员带队先后赴北京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28所大学进行招聘,引进高校毕业生1.2万余人。对参与应聘的大学生及用人单位,由区财政提供交通费、摊位费、宣传费,既节约了企业成本,又促进了高质量对接。

与线下同步,在线上主动发力,把平台搭在“云端”。这区建立招聘信息抖音号、视频号,陆续发布3万多个优秀岗位。组织用人单位通过直播带岗、直播探厂等方式,将企业生产车间、主营产品、招聘岗位、福利待遇等信息一一呈现,既降低了招聘成本,又让高校毕业生直观了解企业状况,通过线上招聘成功签约3300多人。

“真心换实意”精准服务

为精心护航求职路,丰南围绕产业需求,不遗余力对高校毕业生分类提供精细化服务。

量体裁衣,开展定制服务系列活动。组建招聘服务团队,为新落地项目定制“百岗千才”“启航计划”等招聘活动,向企业提供“推送岗位、搭建平台、政策宣传、现场答疑”等一条龙服务,共为3个新落地项目举办网上招聘7场、线下招聘21场,参加面试高校毕业生5600余人次,1230人实现上岗就业。

区四大班子领导成员落实包联机制不打折扣,带头深入分包乡镇,对3111名丰南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发放就业意向调查问卷,采取家长与学生双签字的形式确认就业意向,鼓励无就业意愿毕业生积极就业,共促成257名有暂缓就业意向的人员选择了就业。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辅导和就业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合理定位,树立务实的择业观,并针对群体需求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8个班次,培训1854人,拨付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资金426万元。

为推进企业参访,举办了“百名研究生进丰南”等系列活动,利用一个月时间,先后组织800多名“双一流”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赴东华钢铁等22家企业进行参访、交流,引进博士毕业生13人,硕士毕业生392人。在5月举行的“百名研究生进丰南”暨丰南籍高校毕业生对接会上,惠达卫浴等6家用人单位与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的10名研究生,华北理工大学等4所高校的14名丰南籍高校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

“延伸再延展”政策支撑

这区深入落实“凤凰英才”政策,叠加本区系列政策,以政策的特色、张力和厚度集聚人才。

为突出高端引领,对全国排名前十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采取事业单位职位安置、50万元至100万元年薪制、1万元至3万元生活补贴、1000元至3000元交通补贴、50至100平方米住房“五项政策”叠加享受的方法,加大对名校毕业生的优惠力度。

低端普惠实施过程中,对企业引进和到基层就业的普通本科生、专科生给予扶持。企业每吸纳一名普通本科生、专科生,区财政给予相应扩岗补贴;企业开展就业见习给予3万元的岗位开发补贴和每个岗位2000元的留工补贴;对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每人给予1000元的就业补贴,迅速壮大基础性人才队伍。

在用足用好上级专项资金的同时,该区财政专门筹集资金,设立5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1000万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用于引进人才智力和科技创新项目的奖励扶持。今年以来,该区共发放人才奖补资金100余万元。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