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新闻时事  > 媒体关注

丰南区机采棉及配套栽培技术取得成功

时间:2024-11-25 10:05:24 【字体:


微信图片_20241125095623.png

丰南区是传统的棉花优势产区,常年播种规模在12万亩左右,今年棉花种植规模全省第一。这主要得益于丰南区西部属于退海滨海弱盐碱地类型和光热资源丰富的海洋性气候,造就了高质量的棉花品质。全国除了新疆,内陆棉花综合改善和棉纤维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国领先。

近年来,丰南区传统的棉花种植方式得到改进,人工播种改成机械播种,日常管理由过去人工打侧枝、打顶尖等繁琐的劳作中得以解脱,改用全程机械化控制,即从现蕾开始多次喷施甲哌鎓(缩节胺)达到控制旺长,达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的目的,无人机喷施叶面肥、调节剂、杀虫剂等方式,节省了大量劳动力成本。现阶段制约棉花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棉花采收。而且只有棉花采收未实现机械化。一般亩产籽棉600斤,人工采摘每斤0.8元,采收成本达到480元,占到棉花生产成本的近一半,找到适合内陆棉花机采模式,是科技攻关的重点。

微信图片_20241125095627.png

丰南区以河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为切入点,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为支撑,以星河棉花农民种植合作社为基地,深入开展以棉花机采为核心的技术攻关,在宜机化棉花品种选用中,今年引进新品种89个,较适宜品种冀棉30和冀石916等,采用北斗导航播种,实现等行距76厘米,为后期机械采收打下基础。管理中采用无人机喷药防控病虫害和化学调控等,控制棉花株高80-100厘米,适合机械采收高度,吐絮期喷施乙烯利和脱叶剂催熟和落叶,10月下旬棉花全部吐絮的目标,全生育期不需要人工施药。通过三年的发展丰南区已有0.8万亩开始采用机械采收,亩均增效400元。

微信图片_20241125095631.png

河北等内陆地区种植分散,地块较小,进口采棉机掉头困难,且10月下旬后露水较大,棉花活性强,落叶不彻底,作业时间短,而且容易堵塞影响作业效率。为此,省农林科学院棉花所、省农业农村厅农机技术推广中心与南京农机化研究所联合研发,把机采方式分成两段,即先统收后清花。统收一次采收三行,把棉铃统一收获,每小时收获6-10亩,采净率在95%左右,对棉纤维损伤小。不受地块小、露水大、吐絮不集中等影响,24小时全天作业。清花设备是清除棉枝、棉壳等杂质,经过三次清花,能够达到与人工采收相同的效果。据测算:人工采摘每人每天0.25亩,机采每天工作12小时,每天收获100亩,是人工效率的400倍,成本是人工的五分之一。通过在丰南三年的试验示范,采棉机基本成型,已开始量产,成本45万元,是进口采棉机的四分之一。河北省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创新与运用获得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合作一等奖。

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