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文化旅游  > 民情民俗

五谷为画 匠心粮艺

时间:2023-04-20 09:19:27 【字体:


图片

自古民以食为天,尤其以五谷为重,五谷养育了一代代中国人,也在我国历史文化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五谷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作为传统艺术的五谷画更在我国流传已久。民间艺术家用五谷作画,描绘出种种美好景象,以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来展示五谷之美。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区的五谷画艺术及其第五代传承人张志利的故事。

图片

不用笔墨用五谷,画自然万物之美。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加以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手法,一幅立体生动的五谷画跃然纸上。人以五谷为食,而我们的民间艺术家们富有创造性地以画作形式展现了五谷之美。

图片

五谷画起源于盛唐时期,民间用五谷制成精美画作以之作为辟邪之宝,其后又兴于清朝。张氏五谷粮艺便创于清道光年间,经过五代人的传承发展如今,已成为唐山市级的非遗项目。作为“张氏五谷画”第五代传承人张志利,他从小便耳濡目染从父亲那里学会了五谷制画的技艺,并受家族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深刻理解了传承五谷画的文化价值。自此他一方面精进制作与创新五谷画的技艺,另一方面又非常注重五谷画的传承与发扬

图片

传统的五谷画技艺精湛,画作质朴精美。但受限于染色技术与辟邪目的,其色彩意境与现代人的审美相差甚远,人们虽了解五谷画的价值与意义,但很难感到赏心悦目,这样五谷画的传承与传播便很容易变成孤芳自赏。

图片

面对这样的情,张志利推陈出新,在原有原色五谷画的基础上又改进五谷画的制作方式,创作出彩色五谷粮艺、合成色五谷粮艺以及立体多彩五谷粮艺等多种形式,让五谷画的色彩、层次、意境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飞跃。这样他通过丰富的色彩,精妙构图和细致的表现手法,使得他所绘制的五谷画栩栩如生,画上的人物、动物或植物活灵活现,生动自然。经过特殊工艺处理,采用永久保存技术,可以将作品进行长期的保存和收藏。

图片

张志利:“同一颜色的植物种子有很多样,大小、形状等都会有差异,不同的作品我们要选用不同的材料,才能将事物表现得更生动。”

图片

五谷画可以表现出油画、国画、装饰画、书法等艺术效果,包含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在区文化馆的展室里,一幅大型五谷画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图片

这幅《牡丹花开》是张志利在喜迎二十大的历史节点潜心设计制作的大幅作品,整个作品1.2米,高0.8米。画中的牡丹花冠硕大,花瓣层叠,整个作品打破了传统五谷画单一的原色,红黄蓝白相间,鲜艳富丽,光彩夺目,左右以绿叶相扶,在两只喜燕的映衬下显得风姿绰约。创作这幅作品的素材特别难做,也特别耗费时间,一幅0.7米见方的作品,正常情况下大概需要三天的时间就能完成,但大型作品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幅《牡丹花开》从创作到完成历时一个月的时间。预示着我们的党生机蓬勃,也象征着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五谷画看似简单,实则门道很多,胶水的调配、种子的筛选、防腐、防虫处理等都有讲究。

张志利说:“作品需要保存、珍藏,这些原材料种子需要前期加防虫、防腐的处理,防虫我们平时用硫磺去熏蒸,有时用气扇风干去煮泡,然后再晾干。”

图片

把民间的传统工艺做大做强,一直是张志利的心愿。除了作为“张氏五谷画”的第五代传承人,张志利还有另外一层身份,柳树瞿阝镇中心校校长。多年来,他非常注重学生们的德育美育劳育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的传承,不想让自己的学生们“五谷不分”。

图片

而五谷画恰恰可以是对学生们开展德育美育劳育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于是他积极推动五谷画制作在校园的传承和发展,将五谷画的制作技艺无私地教授给老师和学生并将它列入学校美育、德育、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凭个人兴趣学习和制作五谷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围绕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和爱国红色传承各类主题教育内容创作出了各有千秋的五谷画作品,多次省、市、区和学校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校园文化。


张志利:“在具体的教育工作当中,我感觉孩子的衣食住行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厚,但是他们缺少了一些精神上的生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我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校园,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于是我就自己指导,带领孩子参与进来。

图片

将五谷画制作技艺引入校园,张志利用心良苦。他的优秀成果多次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及省市各级媒体采访报道。他所撰写的有关开发五谷画课程的论文也备受教育部认可,在教育部主管核心杂志上发表,张志利为学校教育的多维度发展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不管是作为五谷画技艺的传承人还是作为一教育工作者,所取得的成就都是硕果累累,这两身份对他来说相辅相成,让五谷画这非遗文化走进校园,既让传统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又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各项发展,其艺术价值和社会功效不断显现出来

图片

以五谷作画,画出世间生动的美物美景,画出的亦是人们对粮食的珍惜与赞美。我们可借文字颂五谷之用而穷尽词藻,亦可以画作赏五谷之美而匠心独运。正是一代代传承人,在五谷画的技艺形式上不断与时俱进,才使其愈发富有美感并便于留存,但其不变的是对辛勤劳动的赞颂,和对五谷丰登的期盼。


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