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篓子秧歌(省级项目)
时间:2023-12-14 15:29:22 【字体:大 中 小】
丰南“篓子秧歌”源于丰南西部地区民间秧歌,是在清朝初期遗留下来的。古人给篓子起名“五鬼闹判”,后转变为“篓子灯”。
“篓子灯”在创作表演过程中,把民间常见的篓子艺术化,绘成各种脸谱戴在头上作为面具,既表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也把艺术同劳动和创作结合在一起,歌颂了朴实的劳动者。同时,篓子又成了巧妙的道具,它既可以表现渔民打渔、装渔的艰辛,也表现劳动后满载收获的欢乐。
“篓子灯”已成为丰南独具特色的广场秧歌——“篓子秧歌”,多次代表丰南参加省市及全国各级各类赛事,获得大奖。并多次登上央视栏目的舞台。
2015年以来,为将“篓子秧歌”传承普及,文化馆将其重新编排并引进校园,让孩子们更多了解我区独特的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