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农牧专栏 >> 实用技术 >> 畜牧 详细内容

畜牧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

来源:丰南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06-11 15:20:21 浏览次数:4 【字体: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最显著特征是全身皮肤出现结节病变。该病于1926年在津巴布韦被首次确诊,2015年希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相继报告发生该病目前广泛分布于非洲、中东、中亚、东欧等地区2019年8月12日我国新疆伊犁地区首次确诊发生该病

该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只感染牛,发病率在5%~45% 之间,死亡率通常低于10%。牛发病可导致不育、流产,肉牛生产性能、泌乳牛产奶量显著下降,皮张无法利用。该病主要通过昆虫媒介机械传播动物间直接接触传播

该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能超过41℃并持续1周;鼻炎、结膜炎、多涎;泌乳牛产奶量显著下降;周身出现直径2-5cm的结节并伴有痛感,在动物的头、颈、乳房和会阴部尤为常见 ,结节侵害表皮和真皮,初期有浆液渗出,2周后有的结节变成坏死栓进而贯穿整个皮层;口腔、消化道粘膜、气管和肺部发生痘性病变,从而导致原发或继发性肺炎;出现萎靡不振、厌食、无乳、消瘦等症状;所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四肢有可能水肿,动物不愿活动;眼、鼻、口腔、直肠、乳房和外生殖器粘膜上的结节很快发生溃疡;眼鼻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可能发展为角膜炎;怀孕母牛流产,公牛出现睾丸炎或睾丸萎缩从而引起永久性或暂时性不育,母牛也会出现暂时性的不孕;重度感染时可能出现消瘦、肺炎、乳房炎,皮肤坏死栓易招致蝇虫叮咬且脱落后会留下深洞。

根据该病传播性、致病性、危害性等特点,依据动物防疫法规定,农业农村部决定暂时对其按二类动物疫病管理,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确诊、早处置,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严禁从高风险地区调入引进牛只,并做好隔离观察和疫情排查工作。对从新疆、张家口、承德等外地区调入牛只要重点加强排查,强化检疫隔离和防控消毒措施,发现牛只全身皮肤出现10~50毫米多发性结节、结痴,以及伴随肩脚下和股前淋巴结肿大,奶牛乳房炎、产奶下降等典型临床症状的,要立即上报当地动物防疫站、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区农业农村局。

二是及时采样送检和组织筛查工作。对怀疑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采集病牛皮肤结痴、抗凝血、唾液或鼻拭子等样品,送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筛查和确诊

三是严格处置确诊疫情疫情确诊后,要立即扑杀所有发病牛,对扑杀和病死牛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同群牛临床监视和紧急免疫接种,对养殖场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灭杀蚊蝇等昆虫媒介。采用国家批准的山羊痘疫苗(按照山羊的5倍剂量)进行紧急免疫;环境消毒可采用对病毒比较敏感的2%苯酚、2-3%次氯酸钠以及碘化物、季铵盐化合物类进行彻底消毒; 1个月内限制同群牛移动,禁止活牛和牛皮调出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来源和可能传播去向,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