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指导】2025年秋收农作物秸秆科学还田指导意见
白露”已过,秋粮收获在即,做好农作物秸秆还田,对于衔接秋收秋种秋管等关键环节至关重要。北方农田封冻早,秸秆还田作业时间短,秋收前夕,易受前期降水影响,局部低洼地块土壤湿度较大。各地需分作物类型提前谋划,以“争抢农时、选用良机、提高质量、加强田管”为关键,规范作业流程,提升秸秆科学还田水平。
水稻秸秆还田
及时排涝降渍。水稻收获前10—15天及时排干田面水,对于出现涝害的地块,跟踪积水消退时间,尽早排涝降渍、清淤散墒,尽快恢复农机通行以及作业环境。对于配套排水沟渠的积水地块,应及时疏通沟渠水道,使积水尽快排走。对于田间积水严重且具备排水条件的地块,可采用水泵等排灌设备及时抽排积水,减少浸水时间。对于已无法抽排的积水地块,应及时开沟沥水,可使用挖掘机等在地头、地侧面开挖V型或U型排水沟,确保自流通畅。
秸秆粉碎抛匀。选用带有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在水稻收获的同时将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整个作业幅面。秸秆粉碎长度在5—10 cm左右,呈撕裂状,粉碎长度合格率大于95%,漏切率小于1.5%。湿度大的田块,在机具选择上,轮式农业机械作业时易发生陷机,破坏耕层土壤结构,优先选用履带式农业机械,也可将轮式农业机械改造为半履带式农业机械,或加装一对驱动轮胎,增加接地面积。
北方一季稻区。翻埋还田:适用于北方耕层较厚的稻田。秸秆粉碎后,要及时翻地,田间积水地块可在翌年春季排出田间积水后翻地。旋耕还田:适用于北方耕层较薄的稻田。土壤含水量在25%以下时,采用常规旋耕机进行旱旋作业,将秸秆及根茬旋埋于土壤中。翌年春季水稻插秧前15—20天灌水泡田,泡田水深为垡片高度的2/3,泡田3—5天。再用搅浆平地机进行浅水搅浆整地,作业深度16—18 cm、水深控制在1—2 cm。平整后田面不露残茬,稻茬秸秆埋压入泥面5 cm以下,沉淀3—5天,达到待插状态。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基肥氮肥用量。
玉米秸秆还田
粉碎作业。秸秆粉碎还田留茬高度小于10 cm,粉碎长度小于10 cm,呈撕裂状,粉碎长度合格率≥95%,漏切率≤1.5%,粉碎抛撒应覆盖整个作业幅宽,抛撒不均匀率≤20%。
玉米—小麦两熟区。黄淮海地区秸秆深翻还田前要施基肥,其中,磷、钾肥及锌肥一次性全部用作基肥,氮肥一半作基肥,一半于拔节期追肥;也可以选择小麦专用型缓释肥,一次性基肥施入;西南地区使用小麦播种机播种一次完成基肥深施、条播、覆土、镇压平地工序,施肥深度10—15 cm,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氮肥前移,基肥、拔节肥比例6:4;磷钾肥全作基肥一次施用。小麦播种后要根据天气和土壤含水量情况进行镇压。翻埋还田:适用于黄淮海墒情较好地区。作业前进行耕深、耕幅、水平、入土和正位调整,使秸秆完全被掩埋在耕层中。深翻还田要求玉米秸秆深翻入土,耕深大于25 cm。翻耕后秸秆翻埋要严密,耕后用齿耙进行整平压实作业,无坷垃。旋耕还田:适用于黄淮海地区。可用旋耕机将地表的玉米秸秆混埋入土,耕深在15 cm左右;深旋作业使用旋耕压实一体机将秸秆深旋入土,耕深大于25 cm。小麦水肥等管理同翻埋还田对应的管理措施。连续2—3年旋耕的地块建议翻耕1次,翻耕深度25 cm以上。整株条带覆盖还田: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低的西南丘陵山地区。玉米人工收获后秸秆归行处理,均匀顺铺在玉米原位种植带或者下季空闲行上覆盖还田。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使用小麦播种机播种一次完成基肥深施、条播、覆土、镇压平地工序。施肥深度10—15 cm,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氮肥前移,基肥、拔节肥比例6:4;磷钾肥全作基肥一次施用。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 稳推项目搞好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