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农牧专栏 >> 网上农展 >> 特色产业 详细内容

特色产业

昔日明沽蟹 今朝蟹田米

来源:丰南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12-27 10:29:08 浏览次数:4 【字体: 

丰南,地处冀东大地、渤海之滨,此处人杰地灵、资源充足,物产丰富。

境内柳树圈瞿阝镇处于九河下稍的丰南南部,紧邻渤海,在辽金时期属泻湖性洼地,俗称海退地,地面高程为1.5--3米,土壤属滨海草甸盐土,是名副其实的盐碱地,这里沟壑相连,水域丰沛,草滩宽阔,“铁杆”性的芦苇遍地,流经镇域内的多条河流均流入大海,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为中华绒鳌蟹(俗称毛爪河蟹)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极佳地带。幼蟹春季自入海口处逆流回游,野生鱼虾为河蟹提供了优良食饵,成蟹秋季生殖洄游入海便捷,芦苇荡内俨然成了河蟹的乐园。

河蟹救驾

当地“望明沽”河蟹救驾受皇封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唐王李世民御驾东征,率大队人马路过“望明沽”(现柳树瞿阝镇东南草泊一带),时逢农历八月,突遭倾盆大雨,本就道路的泥泞道路瞬间成河,人马不能通行,唐王束手无策,随口感叹孰能救驾!此时,只见芦苇荡中众多毛爪河蟹聚拢起来,汇成一条道路,唐王才得以通过,如今河蟹壳上还能清晰可见马蹄印,唐王遂封毛爪河蟹为横行大将军,从此,受了皇封的河蟹便横行霸道了。

“望明沽”河蟹不仅救驾有功,而且味道鲜美,是当地中秋国庆宴请、馈赠首选佳品。

“六月黄”是指河蟹在春夏交替时节,蜕皮脱壳后,壳体软薄、柔嫩、黄香满、鲜味独特、香溢口鼻,是不可多得的时令美味。

金秋时节,稻香蟹肥,正是食蟹的好时节,“八月圆脐九月尖”意思是农历八月母蟹(圆脐)最肥,在农历九月公蟹(尖脐)最香。雌性蟹黄足,雄性蟹脂多,膏香肉鲜,清香浓郁,略带微甜,味道着实地道,是品尝与下酒的佳肴首选。

有一种独特吃法是做蟹肉豆块汤,取一小瓷缸,一根木镐柄儿,把活蟹去脐、去腮、去胃、开壳,放入缸内,捣击成泥状后,把蟹泥倒入箩网内(密目网子),双手用力挤压出粘液至盆中,锅内水烧至70-80度时,把蟹液慢慢放入水中,用木铲不时地铲动锅底,防止包锅蟹肉糊了,待蟹汁结块后,放适量葱、姜、蒜、食盐、香菜、香油等调料,香嫩可口的蟹肉豆块汤便呈现在你面前,盛上一碗,鲜美的味道在惬意中享用,不似神仙胜似神仙。

柳树瞿阝镇三沟村是利用上世纪五十年代解放初期原省劳教所(现在的冀东监狱)迁走后留下的房屋,于1968年由十里外的戟门村抽调村民搬迁到此居住生活而逐渐形成的自然村。村南、村北均是当年开垦栽种的稻田,是当地垦荒种稻最早的村庄。当年有位玉田县放鸬鹚捕鱼的老汉看到村子里高高的稻垛,特意托人把两个女儿嫁到村子里,为的是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陡河两岸大规模将芦苇荡开荒改造,形成了镇域至海边五万余亩水田。1989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曾来此想视察稻田开发工作,并给予充分的认可。与此同时,国家不断地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为防止海水倒灌影响农业生产,在河流入海口处修建了防潮匣,阻断了河蟹通过河流入海洄游路线,野生河蟹大量减少,稻田的开发再次使野生河蟹产量降低。

稻蟹混养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当地河蟹苗(大眼幼体)人工孵化的技术首先的在全国获得成功,而随着交通的发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望明沽”河蟹的需求却与日俱增。勤劳、智慧的柳瞿阝人又一次了利用宝贵的稻田资源,大胆尝试河蟹的豆蟹、扣蟹、成蟹的全产业链人工养殖。每年春季,农户在水田里放入河蟹蟹苗大眼幼体,让他们与秧苗工作、共生、共同创造价值,这就是稻蟹混养。当时因为江浙一带未掌握蟹苗的孵化技术,当地的蟹苗(大眼幼体)培育成黄豆粒大小时(俗称豆蟹),培育到衣服纽扣大小时(俗称扣蟹)都可销往江浙一带,稻田蟹成熟后捕捞上市,到十月十日基本捕捞完成。这时把稻田里的水抽干,到十月下旬收割蟹田稻,两者收获时间互不耽搁。这种生长模式所产的河蟹叫“稻田蟹”,所产的稻谷叫“蟹田”。加工的大米就是“蟹田米”。

为确保稻蟹共生,在施肥管理、田间用药、田间供排水、防逃、投料等诸多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施肥管理方面:提倡使用缓控底肥,在追肥上每次使用尿素不超过15斤/亩,提倡少施勤施,如果一次施肥量过大,肥水浓度过高,会导致河蟹死亡。田间用药方面:提倡使用生物类农药或微毒农药。田间供排水方面:在田间要保持足够的水层(烤田时段除外),在供排水时要做好防漏、防逃措施。投料方面:要做到饲料科学配方,蛋白质尽量高些,均匀合理投放等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的稻蟹混养,至今也30多年了,当地农民总结多年的经验,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成熟的生产管理技术。由于当地土壤中含盐量高,这里生产的蟹田大米外观呈清白色、油量光泽、米饭柔糯适中、香甜可口、食味值与著名的“越光”大米相差无几,如果做米粥稀饭,味道更佳。本地蟹田米和稻田蟹一样成为了消费者口口相传的佳品。

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的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柳树瞿阝人立足毗邻京津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充分利用多水的资源优势,发挥多年水稻、河蟹种养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品牌农业”,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以陡河堤顶路兴建为契机,采用公司+农民专业合社+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种模式成了陡河沿线3万亩优质水稻河蟹养殖示范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力培植集种植、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企业——唐山市丰南区鸿丰米业有限公司。近年来,唐山市丰南区鸿丰米业有限公司联合和唐山市丰南文清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绿色生态品牌培育,打造了具有竞争力的“文清”大米品牌,实现了大米优优价。2014年2月以来,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唐山市丰南区鸿丰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文清大米”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并延续至今2022年“文清大米”成功入选2021年度“中国好粮油”产品。

随着市场不断开拓,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品牌影响持续攀升,竞争优势日趋凸显。公司先后与中国邮政、河北承德军供中心、陕西西安西瑞等多家国企签订了长期销售协议,在不懈努力之下,“文清”牌蟹田大米基地被评为中国邮政基地农产品,让当地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向了全国各地。2023年秋季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来我公司蟹田稻基地拍摄反映稻田蟹题材的专题片《水稻田里欢乐多》,于11月19日在央视首播,更进一步扩大了稻田蟹、蟹田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4年3月我公司原粮基地被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列为“教研实践基地”。

如今,借助“文清”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凭借自身的食用安全性和高品质,丰南区柳树瞿阝大米不断走上全国各地市民的餐桌,稻米企业也在坚持做好延长产业链文章,2023年,申请注册了“望明沽”河蟹商标,实现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的转变,持续打响“柳树瞿阝蟹稻”、“柳树瞿阝稻蟹”的金字招牌。

   昔日明沽蟹,今朝蟹田米。鼓起了乡亲们的“米袋子”,也充盈了柳树瞿阝人的“钱袋子”。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