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丰南区农业农村局 农作物防汛抗涝应急技术指导方案
农作物防汛抗涝应急技术指导方案
为有效应对汛期暴雨、风雹等灾害性天气,确保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分作物、分灾害类型制定了技术指导方案。
洪 涝
(一)灾害影响
玉米植株短期浸泡在水中,会引起根系中毒,部分根系腐烂;长时间淹涝,会导致玉米根系窒息死亡。渍害发生后,玉米植株根系活力下降,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减弱,生长发育迟缓。涝渍对玉米的危害程度,与玉米生育进程有关,植株越大一般对涝渍危害的抵抗能力越强。处于抽雄散粉期的春玉米对涝渍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而多处于小喇叭口期夏玉米对涝渍抵抗能力较弱。此外,涝灾发生时,土壤水分饱和、土质松软,如同时伴随大风天气,玉米极易发生倒伏。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挖好排水沟,并及时对大沟大渠进行一次加固检修。
2、及时清理田内排水沟,做到能及时排除地面水。
(三)灾后补救措施
1、田间管理
(1)及早排除积水。各地要指导农民,对出现沥涝积水及发生受淹的田块,及时疏通沟渠,利用或开挖排水沟,或采用机泵等设施,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玉米长时间浸泡。叶片上有大量污泥的玉米,排水时要及时清洗污泥,以增加叶片受光面积,促其尽快恢复光合能力。
(2)适时中耕散墒。已经排除田间积水的地块或受渍害的地块,雨后天晴,要适时进行中耕锄划,既有利于土壤散墒、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又可破除土壤板结。中耕时,尽量不要损伤刚长出的气生根。对于出现倒伏的玉米植株,可视情况将植株扶正,基部围土压实,防止二次倒伏,促气生根早发。
(3)补施速效肥料。受涝渍危害的玉米,一般表现为叶片发黄,植株生长发育迟缓。灾后,要及早补施速效肥,促其恢复生长。处于大喇叭口期的夏玉米,要将大喇叭口期追肥与灾后施肥相结合。尚未追施穗肥的夏玉米,每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已经追施穗肥的地块,每亩可再追施尿素5-10公斤。追肥要避免撒施,应开沟深施或结合中耕施用。有条件的地方,要在雨后放晴时,及时喷施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喷施时要确保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完全溶解混匀,以免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叶片灼伤,加剧灾害程度,喷施一般间隔7天、连喷2次。
(4)加强病虫害防控。受灾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抵抗病虫危害能力降低,加之,灾后田间湿度大、温度高,极易诱发病虫草害发生。针对雨后较大的田间湿度、极为有利于玉米螟孵化的问题,各地要重点做好玉米螟防控工作。要加强夏玉米褐斑病、根腐病、顶腐病和春玉米大斑病等病害的防控。夏播区早春播种的春玉米,要防止雨后骤晴时青枯病的发生。同时,各地要密切关注雨后田间杂草的发生动态,及早防除。
2、倒伏田块管理
涝灾区同时发生倒伏的地块,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1)已经进入到抽雄散粉期的春玉米,倒伏植株已基本失去自行恢复直立生长的能力,倒伏后需要人工扶起,并用土壤对植株加以固定。
(2)正处于小喇叭口期的夏玉米,发生倒伏后,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管理措施,雨后植株会慢慢自行恢复直立生长。
(3)被洪水冲倒的玉米地块,常有部分叶片被淤泥掩埋,致使植株难以自行恢复直立生长,要在灾后尽快去除叶片上的泥土,或用镰刀割断被淤泥掩埋的叶片,帮助植株尽快恢复直立生长。
(4)倒伏后心叶内淤入部分泥沙的玉米,灾后可用镰刀割除淤入泥沙的心叶部分,帮助后续叶片抽出。但割除叶片越少越好,且不要伤及植株顶端生长点。
(一)灾害影响
洪涝:分为涝灾和湿(渍)害。由于雨水过多又过于集中使农田积水成灾为涝灾。湿(渍)害是连阴雨时间过长,雨水过多或洪涝过后排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系因缺氧而导致的灾害。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挖好排水沟,并及时对大沟大渠进行一次加固检修。
2、及时清理田内排水沟,做到能及时排除地面水。
(三)灾后补救措施
1、短期水淹后,作物尚能恢复生长的地块:
(1)雨前根据地势挖好排水沟渠,遇涝及时排水。大豆苗期和成熟期尤其怕涝,遭遇连阴雨灾,田间积水过多的豆田,应及时开沟排尽积水,保证大豆正常生长。涝害重的作物,不能一次把水排干,以使作物逐渐适应无水环境,否则在烈日曝晒下蒸腾失水很快,在根系未恢复吸水能力前,会造成植株缺水枯萎死亡。排水后,沾在茎叶上的泥土应及时冲洗掉,以使叶片进行光合,早恢复生长。
(2)中耕除草。对受涝渍危害偏轻的豆田,要在地面泛白时,及时中耕散墒,除去杂草,一般要求做到三次中耕。根据大豆生长情况,结合第三次中耕进行培土,防倒伏。
(3)查田补栽,确保全苗。由于豆田积水时间长,易出现烂根、死苗造成缺苗断垄,为保证全苗,不影响产量,要及时进行查田补栽。采取就近借苗带土移栽为好,移栽时要带土带水,确保成活率。
(4)及早追肥。涝渍之后,应结合中耕追肥,促进苗情转化。一般苗期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可采取沟施的方式结合第二遍中耕进行。也可在大豆初花期,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用30克磷酸二氢钾对水40公斤。也可结合防蚜虫一并进行。从理论上,水涝可以通过缺氧和淋溶造成某些矿质元素亏缺,因此在水涝前后向土壤中施入矿质肥料可以预防和补充元素亏缺。
(5)及时防病治虫。作物受涝渍后,植株素质下降,易受病害侵染。应加强病虫测报,适时防病治虫,控制病虫害暴发流行。大豆生长期内高湿天气长,易发生大豆锈病、蚜虫、食心虫等病虫害。可用粉锈宁每亩3克加水50公斤防治大豆锈病。用10%的吡虫啉每亩100克对水30-50公斤防治大豆蚜虫。每亩用2.4%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40ml对水50公斤喷施防治食心虫。
(6)合理化控。灾后,如大豆生长过旺、徒长,应合理采用化控技术,喷施多效唑等,可促壮抑旺,增花保荚,提高产量。
2、因灾绝收地块:由于强降雨后农田被淹,短期难以排出,作物难以挽救,大部绝收。这类地区应根据积水排除时间的早迟和农时季节的要求,及早考虑改种其它作物。另外,在低洼地段或易受涝地段,可以种植水稻、高粱等耐涝作物,以防遭受涝害。
(一)灾害影响
谷子播种后遇急雨会造成土壤板结,幼苗顶土困难,卷死在地下;幼苗刚出土不久遇骤雨,泥浆灌入心叶,造成幼苗死亡;谷子灌浆后期到成熟,如雨水过多,会造成贪青晚熟,病害加重,造成减产。
(二)预防措施
1、可在谷地挖几条排水沟,避免大雨存水淤垄。
2、及时清理田内排水沟,做到能及时排除地面水。
(三)灾后补救措施
1、低洼积水处及时排水。
2、播种后出苗前遇大雨,雨后应及时破除板结,或者刚刚出现板结时及时喷灌保持土壤湿润直至出苗。
3、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谷锈病、谷瘟病和白发病。
4、灌浆后期雨水过多应喷施钾肥,促进灌浆成熟。
(一)灾害影响
水稻涝灾因降雨量、地势、品种、生育期、水淹程度、持续时间、水温高低、水质清浊、流速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1、水稻涝灾症状。
(1)分蘖期:脚叶坏死,成黄褐色或暗绿色,心叶略有弯曲,分蘖延迟、停止,枯死株增加,穗数减少。
(2)拔节期:受涝时下部节间变长,上部节间缩短,最后植株缩短。茎秆细弱、弯曲、折断,伸长节上生出不定根,穗数、颖花数减少,出现畸形穗,抽穗不齐,抽穗和成熟延迟5-15天,结实率下降。
(3)抽穗期:结实率降低,齐穗后受涝危害轻。
(4)乳熟期:脚叶枯萎,顶端尚绿,谷粒灰黑有乳浆,结实率下降,碎米增加。
(5)成熟期:出现发芽穗,稻谷质量低劣。
2、受涝后稻株生死鉴别。水刚退时,用手轻撩稻苗,若随手而起或轻拨稻苗,齐根拔断的都是死亡的象征。反之,是尚有生机的表现。水退后,早晨到田间检查,如稻苗叶尖吐水,即表示有生机,可肯定不死。注意检查稻苗基部是否坚硬,以手捏基部坚硬者仍有生机,松软者已经死亡。水退后,若遇天天干燥,稻苗倒伏枯萎,表示已死。如成弓形不倒,仍能恢复生长。
(二)预防措施
1、搞好防大汛排大涝的基础建设,汛前清理河道沟渠,保证排水畅通。
2、涝前根据天气预报和天气实况采取排水措施,争取主动,免除或减轻涝灾。
(三)灾后补救措施
1、立即组织人力、机械排水抢救,先排高田,使苗尖尽早露出水面。在高温烈日期间,要徐徐落水,使稻苗逐渐恢复生机。如果一次将水排干,长期浸于水中的柔弱稻苗遇天晴烈日反会加重损失。但在阴雨天,可将水迅速排干。
2、打捞漂浮物和洗苗、扶苗;但稻苗生育已进入孕穗中、后期,进行扶苗效果不好,容易挫伤稻穗。
3、水稻受涝后,由于叶片损伤,容易感病,特别是白叶枯病危害严重,应在退水后施用农药,预防病害。
4、受淹区的高处未淹地块,是害虫的避难场所,会受到加倍危害,必须高度重视,进行防治。
(一)灾害影响
土壤相对湿度超过90%,甚至达到饱和时,形成涝灾。甘薯生长中后期,当土壤湿度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时,应迅速排涝。薯块在缺氧下呼吸,轻则细胞死亡,使薯块中能溶于水的条水果胶变为不能溶于水的厚果胶,水煮时细胞不分离,出现煮不烂或硬心现象。严重时,因缺氧呼吸而产生酒精中毒,引起薯块腐烂。
(二)预防措施
1、雨前根据地势挖好排水沟渠,遇涝及时排水。
2、甘薯垄栽,利于排水。
(三)灾后补救措施
1、甘薯在封垄前如遇大雨,雨后要中耕疏松垄土,然后培垄。中耕时要注意“三忌”:一忌漏锄;二忌植株周围留有一圈不锄;三忌锄地伤害甘薯。培垄时要注意只培垄边,不培垄顶。
2、增施速效肥,促进苗情转化。涝渍之后,植株长势较弱,土壤肥力流失较大,应及时增施速效肥料,适施磷、钾、钙肥,补足地力,促进苗情转化。
3、及时防病治虫。作物受涝渍后,易受病害侵染。应加强病虫测报,适时防病治虫,控制病虫害爆发流行。
(一)灾害影响
棉花是忌涝作物,淹水时间长,叶片自下而上脱落。茎、枝及叶褪色变黄,很快发粘变黑,腐烂,并且,常伴发生其他病害,如茎枯病等,加速棉株死亡。不同生育阶段棉花对涝害反应不一,棉籽发芽出苗阶段,如播前灌水太晚,过大或播后阴雨连绵,以致土壤中水分过多造成缺氧现象,常引起烂籽烂芽。后期如秋雨多,棉铃成熟吐絮不好,种子成熟差,种皮上色素外渗到棉绒上,致使棉絮色变黄甚至软烂,影响棉花产量及质量。
(二)预防措施
深沟高畦,加强棉田排水。灌排分开,动力配套,保证棉田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发生涝灾时,迅速开动排水动力设备,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中耕,“蹲苗”等,防止棉株徒长,使棉株墩实茁壮。合理整枝,创造一个合理的通风、透光的生态环境。
(三)灾后补救措施
1、因地制宜,搞好灾后棉田改种补种。涝灾后,针对部分棉田棉株死亡和严重缺株死苗的情况,为了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资源,弥补灾害损失,必须抢时间在有效生长季节改种补种早秋作物。
2、搞好松土壅根,及时抢排棉田积水。棉田淹水受涝后,土壤板结,土层通透性变差,在排水后一个星期左右,要及时松土壅根,促进土壤水分散失,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提高根系生理活性,促进棉花根系恢复生长。
3、科学追施恢复肥,满足灾后生长需要。采取叶面喷肥和根部追肥相结合的办法,叶面喷肥可用2%的尿素、磷酸二氢钾、多元微肥、生化调节剂等混合喷施,3天一次连续喷打3-4次,以提高棉株生理活性,促进恢复生长。根部追肥应在排水后及时追施恢复肥,一般每亩施5-8公斤尿素。
4、适当推迟打顶时间,有利于增枝增节增桃。受淹棉株大部分花蕾脱落,生长高峰相对推迟。为了增加棉花顶部果枝果节量,提高秋桃成铃率,打顶时间要比常年适当推迟4-6天。
(一)灾害影响
容易造成茎枝徒长,花量减少;结荚期如遇涝灾影响荚果正常发育,延长结荚期;饱果期遇涝灾荚果容易腐烂。
(二)预防措施
如遇涝灾及时排水。
(三)灾后补救措施
如果已经成灾,可改种其他农作物,因为花生的生长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可改种其它作物。
为有效应对汛期暴雨、风雹等灾害性天气,确保蔬菜(食用菌)生产安全,特制定了技术指导方案。
(一)灾害影响
狂风暴雨发生时,打烂叶片,冲坏菜苗,使蔬菜落花落果,蔬菜生产受损。
(二)预防措施
蔬菜田必须建设有调控能力的排灌系统。
(三)灾后补救措施
1、露地蔬菜
(1)及时排除积水、中耕松土。对受灾较轻地块,要尽快疏通菜田排水沟渠、排除积水。待菜田土壤稍干后要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透气能力,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发育。
(2)及早补种改种,挽回经济损失。对受灾较重,秧苗部分或全部淹毁的菜地,要及时进行抢收并补种其它蔬菜,如:小白菜、油菜、生菜、芥菜等减少损失。
(3)加强田间管理,促进高产稳产。果菜暴雨后要及时绑扶倒伏的植株,加固支架,清除残枝病果,清理粘附在茎叶上的泥沙,培土拥根,增强抗倒力。及时追肥:受涝严重、肥料流失较多的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硫酸钾5公斤。叶菜类蔬菜以氮肥为主,薄肥勤施;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应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叶面追肥,用0.3%-0.5%磷酸二氢钾和0.3%的尿素混合溶液等喷施作物叶面,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以提高产量,防止植株早衰或减少畸形果发生。
(4)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做好蔬菜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一是提前喷洒1-2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保护性杀菌剂,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雨后使用治疗性药剂。二是要保持菜园清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病株。
(5)加强夏秋播蔬菜的生产管理。对于萝卜、大白菜等夏秋播蔬菜,应选用抗病、高产且耐贮藏的品种,如大白菜选用北京新3号、津绿60、油绿3号等,萝卜选用白玉夏、心里美、世农301等。
2、设施蔬菜
(1)排除棚室内积水,进行土壤消毒。对于受灾较轻,有积水的棚室,应迅速排除积水,并用50%多菌灵、40%福尔马林等药液进行土壤消毒,杀灭土壤中的病菌,防止土传病害发生。
(2)及时育苗补种。对受灾较重,秧苗被淹毁的棚室,要及时将土壤消毒后进行补种或补栽。对受损的秧苗要及时喷施一次杀菌剂和叶面肥,防止病菌从植株伤口侵入,同时冲施生根类肥料,促使蔬菜尽快恢复长势。
(3)尽快修复受损棚室。对被雨水冲刷受损的温室墙体进行培土,加固并覆盖薄膜或无纺布,避免遭受二次冲刷。同时对棚室内受损的立柱和温室后坡等重点部位及时更换和加固。注意检查棚膜破损情况,有漏洞的要及时修补,同时增加压膜线、固定好棚膜。为预防发生冰雹危害,可以在棚室上覆盖与棚室等长、等宽的防虫网或遮阳网,拉紧并与棚膜表面保持一定距离,以减轻冰雹对棚膜的冲击,避免棚膜被冰雹砸破,对蔬菜作物造成损害。
(4)挖设排水沟,确保排水通畅。可在棚室四周挖宽约0.5米、深约30厘米的排水沟,确保暴雨再次来临后从棚室上流下的雨水及时排走,防止雨水倒灌入棚。
(5)加强栽培管理,预防病虫害发生。加强棚室温湿度控制,加大通风,降低棚室湿度,减轻病害发生。大雨前喷洒1-2次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之类的杀菌剂,要应用防虫网、诱杀虫板等物理防治方法,较少虫害发生。虫害应及时利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一)灾害影响
冲毁食用菌出菇房、菌棚和保鲜库,食用菌原料受损,菌棒污染,出现死菇和烂棒等。
(二)预防措施
科学选址;在汛期到来前,清理好生产场所的所有排水沟,保持排水顺畅;做好菇棚加固工作;及时做好产品采摘和加工。
(三)灾后补救措施
1、加强食用菌生产场地安全状况巡查。检查食用菌生产棚室是否存在倾斜倒塌的风险及周边环境是否存在滑坡等险情,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政府,人员不要进入菇房内;进入食用菌生产棚室前要观察电线是否正常,避免触电;检查棚室周边排水是否通畅,要及时清理通畅排水沟。
2、及时加固和修复破损菇棚。对因灾损坏倒塌的菇棚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快修补或重新搭建,避免灾后晴天高温对食用菌生产造成二次危害;未进行夏季生产的园区,及时清理、检查、加固栽培设施,为秋季生产做好准备。
3、及时抢收和晾晒加工。灾后及时采下可以采收的菇耳,利用晴好天气,及时将产品进行晒干处理,保证产品质量,尽量减少损失。含水量小的子实体有制冷条件的,可打冷后出售鲜品。露地黑木耳栽培模式,将采摘的黑木耳用清水冲洗干净,利用现有烘干设备进行烘干或搭建防雨晾晒架晾晒。
4、做好灾后病虫害安全综合防控工作。将杂菌感染严重的菌棒、烂棒及时拣出,移至离栽培场地较远的地方集中深埋销毁或堆闷发酵有机肥,禁止随意丢弃或乱堆乱放,防治菌棒污染环境而导致大面积杂菌感染。早晚加强通风,避免高湿、高温造成菌棒污染。晴天后用5%石灰水、800-1000倍液的高效绿霉净(或克霉灵)或农用链霉素30ppm杀菌剂对发菌及出菇场地进行消毒,隔天重复喷洒,防治病害大面积发生。
十、中药材
根和根茎类品种,多长时间积水易造成根部腐烂。根腐病、枯萎病、炭疽病、叶斑病等病害容易爆发,另外夜蛾、瘿蚊等害虫也容易发生。
(二)预防措施
1、畅通沟渠,方便排水。
2、及时预警,根据天气预报和天气实况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免除或减轻洪灾损失。
(三)灾后补救措施
1、尽快排出田间积水。采取一切必要和可能的手段,突击排除积水,减轻涝渍危害。抓紧疏通农田沟系,开启排水设施,降低外围水位,确保田间积水迅速排出。
2、抢晴中耕破板结。应抓住晴好天气及时中耕、锄划散墒,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促进根系生长,保证地上茎叶生长的养分供应。
3、加强病虫害防治。水灾后土壤、田间湿度很大,根腐病、枯萎病、炭疽病、叶斑病等病害容易爆发,另外夜蛾、瘿蚊等害虫也容易发生,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可选以下配药方法: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苯甲?丙环唑3000倍液、苯甲?醚菌酯1500倍液、脒酰?戊唑醇2000倍液或烯肟?戊唑醇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全株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根部可灌浇“适乐时+噻菌酮”防治根部病害。虫害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50%辛硫磷乳油1000倍喷雾防治。
4、及时追肥促生长。强降水和洪涝过后,土壤肥力被雨水带走,加之药材根系活力下降,吸收肥水能力较差,所以灾后要及时补追肥料,针对不同地块灵活确定肥料的追施量,一般每亩尿素10kg左右,有条件的田块可进行叶面喷肥,0.3-0.5%磷酸二氢钾,每隔5-6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5、尽早补种和改种。我省中药材绝大部分为多年生品种,应根据涝害情况,尽早补种和改种。对于山地冲毁严重或平地药材植株死亡严重的,应马上建坝、整地,改种黄芩、知母、桔梗等多年生药材品种;对于部分药材植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等多年生药材田,可采取直接补种或移栽的方式,进行补苗;对于倒伏的中药材,如柴胡、丹参、射干、黄芩、黄芪、知母等根类中药材,不用采取扶直措施,让其随着生长自然直立起来,一般对产量没有太大影响。
冰 雹
冰雹使玉米叶片受到严重机械损失,但对不同生育阶段玉米的影响危害程度不同。在玉米拔节到抽雄前,特别是大喇叭口期以前,雌雄穗和部分叶片尚未抽出时遭受雹灾,生长点没有受损伤,对产量的影响不大;玉米抽穗后遭受雹灾,植株恢复生长能力变差,对产量影响较大。冰雹砸断穗节的玉米,基本不能恢复生长;如果穗节完好,穗以上的功能叶片损伤程度较小,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植株恢复生长,还能尽量减少产量损失。
加强对冰雹的监测,通过消雹减轻冰雹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次数。依据当地的天气预报情况,对形成的冰雹云及时采用火箭弹驱散云层,使冰雹云变为雨云,有效地降低雹灾危害。
1、及时清理残碎叶片,减少玉米植株养分的损失。灾后及时用镰刀将玉米植株的残碎叶片割除,或清理掉叶片上残存的淤泥、杂物;风灾过后应及时扶正植株,并适当培土。
2、认真做好中耕除草作业。玉米苗期雹灾会造成各种杂草旺长或土壤板结,灾后地面泛白时应抓紧进行中耕除草,破除板结。
3、及时增施肥料,保证玉米对养分的需求。玉米是需肥量较大作物,由于雹灾,土壤养分流失,苗势较弱,所以灾后,每亩可追施提苗肥尿素5-10公斤,大喇叭口期看玉米长势,每亩可追施尿素15-20公斤,同时,适当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以壮苗,并适时补充适量的微肥,一般每亩用0.2%的硫酸锌进行全株喷施,隔5至7天喷1次,连喷2次。
4、认真防治病虫害,减少产量损失。由于田间积水、植株损伤、土壤水分饱和、空气湿度大,易引发各种病害如茎腐病、大小斑病及玉米螟等虫害,及时除治。
大豆的子叶节被打断,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加强对冰雹的监测,通过消雹减轻冰雹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次数。依据当地的天气预报情况,对形成的冰雹云及时采用火箭弹驱散云层,使冰雹云变为雨云,有效地降低雹灾危害。
大豆的再生能力较强,在苗期遭受雹灾后,只要子叶节未被打断,而且子叶节处有部分茎皮,经过加强田间管理,仍能恢复生长,还能形成分枝、开花、结荚。在大豆侧枝形成期受雹灾,经过中耕松土、肥水管理,一般6天后,子叶节上部的叶腋开始发芽,并形成分枝、开花结荚,其产量可比翻种大豆高10%~30%。
1、及时中耕松土。雹灾过后容易造成地面板结,地温下降,使根系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必须及早进行中耕、晾墒,以增温通气,促使早发。
2、浇水追施速效氮肥。灾后及时浇水追肥,可以改善植株营养状况,使其在尽快恢复生长的基础上,促进后期的生长发育,以减轻灾害损失。一般地块,每亩可追施尿素5~7.5公斤。
3、加强病虫监控防治。植株受灾后萌发的枝叶幼嫩,易受病虫危害,要加强病虫监控和综合防治。
冰雹使谷子叶片受到严重机械损失,但在不同生育阶段危害程度不同。在谷子拔节到抽雄前遭受雹灾,生长点没有受损伤,对产量的影响不大;抽穗后遭受雹灾,植株恢复生长能力变差,对产量影响较大,若谷穗没有折断,还应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尽量减少产量损失。
(二)预防措施
加强对冰雹的监测,通过消雹减轻冰雹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次数。依据当地的天气预报情况,对形成的冰雹云及时采用火箭弹驱散云层,使冰雹云变为雨云,有效地降低雹灾危害。
1、及时中耕松土。雹灾过后容易造成地面板结,地温下降,使根系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必须及早进行中耕、晾墒,以增温通气,促使早发。
2、浇水追施速效氮肥。拔节到抽雄前遭受雹灾,灾后及时浇水追肥,改善植株营养状况,使其在尽快恢复生长的基础上,促进后期的生长发育,以减轻灾害损失,一般地块,每亩可追施尿素15公斤。抽穗后遭受雹灾,应喷施钾肥和生物肥。
3、加强病虫监控防治。植株受灾后萌发的枝叶幼嫩,易受病虫危害,要加强病虫监控和综合防治。
水稻各生育期都有雹灾危害的可能,以分蘖末期较多。分蘖末期遇严重雹灾,叶片易被砸折,漂于水面,如果管理得当,5-7天后部分叶片可恢复生长,对产量影响较小。乳熟期遇雹灾,砸落枝梗和稻穗,危害严重,损失极大。
(二)预防措施
1、大力实施人工消雹技术,多雹地区必须设有消雹高炮和土火箭。
2、分蘖期防雹要注意雹灾预报,立即灌深水护苗。
(三)灾后补救措施
1、雹后及时排除冷水,换浅水增温,增施速效氮肥等。
2、加强病虫害防治。
扎根前受雹灾,其抗雹灾能力弱,受害重,且灾后易发生烂秧死苗。
加强对冰雹的监测,通过消雹减轻冰雹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次数。依据当地的天气预报情况,对形成的冰雹云及时采用火箭弹驱散云层,使冰雹云变为雨云,有效地降低雹灾危害。
1、在扎根前受雹灾,应及时翻种或补栽。
2、在扎根或爬秧后遭受雹灾,尽管蔓叶被砸烂,只要还留有拐子,就不要翻种,及时松土、追肥,甘薯就能迅速恢复生长,获得较好的收成。
3、加强病虫害防治。
冰雹是河北省棉花的重要灾害之一,每年4-10月棉区常有冰雹天气出现。特点是在冰雹天气出现的同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阵性大风,降雹时间短、范围小、来势突然、强度大,机械性破坏大,常常造成棉花断头断枝,落蕾落叶,给局部的棉花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造成绝收。棉田受灾程度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冰雹密度和冰粒直径的大小,以及冰雹发生时间的长短,按其受灾程度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光杆绝收型:棉花受灾后,主茎及果枝全部被打断,棉株仅剩少量的蕾,产量损失在90%以上。(2)受灾严重型:棉株机械损伤严重,主茎断头率在80%以上,尚存少量的果枝、绿叶及部分花、蕾、铃,受灾程度比光杆绝收型要轻,一般产量损失在60%以上。(3)受灾较重型:棉株受灾程度更轻,主茎断头率在50%左右,果枝、蕾、铃的损失率也都在50%左右,多数叶片被打破,少量脱落,产量损失在30%以上。(4)受灾较轻型:此类棉田受灾较轻,主茎断头率在10%以下,少数果枝叶片被打断,蕾、花、铃的脱落也较少,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较小。
加强对冰雹的监测,通过消雹减轻冰雹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次数。依据当地的天气预报情况,对形成的冰雹云及时采用火箭弹驱散云层,使冰雹云变为雨云,有效地降低雹灾危害。
1、科学进行棉田改种。对受灾棉田的改种应从受灾时间和受灾程度两方面考虑,光杆绝收田块,不论何时受灾,一般都应该改种其他作物,如果受灾较早,也可重新移栽;受灾严重田块,如受灾时间较早可不改种,应及时移栽补缺或插种其他作物,受灾时间较晚,则尽量考虑改种;受灾较重田块一般不宜改种,可套种或插种一些其他作物,增加棉农收入;受灾较轻田块,则应及时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加强管理,努力减轻损失。
2、及时排水防涝和扶理棉株。冰雹常伴随狂风暴雨,造成倒伏和田间积水,土壤湿度过大,易使棉苗烂根。雹灾过后,要及时开沟排除田间积水,对于因大风倒伏的棉田,要及时扶理棉株,协调田间水、气、热,改善棉田生态环境。
3、及时中耕、松土、散墒、提温。
4、追肥促长。追施速效氮肥,促发新枝。雹灾棉花恢复生长需肥量大,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和少量钾肥,时间越早越好,应在冰雹过后天气好转时,趁墒抓紧时间抢施。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或碳氨15-20千克。追肥方法开沟追肥,可结合中耕进行。
5、科学整枝。雹灾棉花尽量全部保留残枝破叶,以增加光合面积。对受灾严重的断头光秆棉株,待新枝生出后,每株择优选留3-4个新生枝代替主茎,其余新生枝要全部去除。对受灾轻但无主茎生长点的棉株,待顶部新枝生出后,留1-2个新枝代替主茎,对有顶尖的棉株及时抹赘芽,留14-15个果枝打顶,雹灾棉由于生育期推迟,后期要适当推迟打顶心时间,一般可推迟10天左右,以多拿秋桃和晚秋桃。
6、合理化控。由于雹灾棉生长较慢,长势较弱,因此在棉田化控技术上,在蕾期、初花期应尽量少控或不控,在棉花盛花期可视棉苗长势适当轻控,以减少无效花蕾,防止棉株疯长,提高秋桃成铃率。另外,由于棉花灾后结铃高峰后移,后期棉铃多,晚秋桃比例高,又因施肥时间推迟,施肥总量增加,常会出现贪青迟熟现象,必须进行化学催熟。
7、防治病虫害。雹灾后的棉花新生叶小,叶嫩,是棉铃虫、盲蝽象的首选取食对象,必须及时搞好防治。
花生在受雹灾后,易造成大量的叶片脱落,植株倒伏。
加强对冰雹的监测,通过消雹减轻冰雹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次数。依据当地的天气预报情况,对形成的冰雹云及时采用火箭弹驱散云层,使冰雹云变为雨云,有效地降低雹灾危害。
(三)灾后补救措施
1、损失严重、造成绝收的,要抢抓时间抢种,可根据情况改种作物。
2、受灾程度较轻的采取叶面喷肥,提高光合能力,增强抗逆性,可用叶面肥,每隔7天一次,连续喷3次。
3、及时清除田间的残枝烂叶,防止腐烂引起病害的发生。
4、雹灾后地温急剧下降,杂草滋生旺长,土壤板结硬化。应抓紧松土除草,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5、花生受雹灾后,造成大量的伤口,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受病菌侵入,要及时喷药防治。
由于蔬菜多为阔叶草本植物,其食用器官一般柔嫩多汁,故冰雹过后对蔬菜的影响甚大,轻则掉叶,重则断茎死亡。
(二)预防措施
建议在冰雹发生频繁且有种植条件的地区,推广林菜间作技术,可一定程度减少冰雹危害。
(三)灾后补救措施
1、茄果类蔬菜,如果受灾程度较轻,可将植株进行适当修剪后追施速效肥(氮肥)促其早发新枝新叶,较快恢复生产能力。如果受害较重,则应酌情换茬,改种一些速生蔬菜。
2、豆类蔬菜,由于适宜播期较长,受害后重播成本相对较低,可将残枝败叶清除后重新播种。
3、瓜类蔬菜,由于叶面积较大,受冰雹危害较大,而瓜类蔬菜生长期长,育苗期也长,所以受灾后除黄瓜外一般应改种其它蔬菜,也可补种一季40-60天速生叶类蔬菜。
4、速生叶类蔬菜,生长期短,受灾后半月内可再补种一季。葱蒜类蔬菜因再生分株力强,叶片垂直而小,影响一般不大。
- 上一篇: 玉米、棉花灾后管理技术
- 下一篇: 唐山市丰南区农业农村局 农作物防汛抗涝应急技术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