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农牧专栏 >> 实用技术 >> 水产 详细内容

水产

稻田河蟹混养技术

来源:丰南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07-10 15:17:58 浏览次数:4 【字体: 

丰南区水稻种植面积13万亩左右,其中稻蟹混养2万多亩。在稻蟹混养中,稻田水质优良,能为河蟹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河蟹能清除稻田杂草,吃掉部分害虫,促进水稻生长。稻蟹混养具有共生优势互补特性,同时提高了水稻、河蟹的品质,有很大的生态和经济推广价值:

1、塘口条件

1.1每块养殖稻田面积以1公顷左右为宜,配套进排水系统,土质以壤土、粘土为佳。可以利用单个田块养蟹,也可集中连片发展养殖。

1.2水源充足,水量充沛,水质优良无污染,排灌方便,确保久旱不干涸,大水不漫田,旱涝保收。

1.3沿稻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宽3~5m、深1.5m左右的环沟。根据田块面积大小,在田块内开挖田间沟,沟宽0.5~0.8m、深0.5m,与环沟相通。环沟和田间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20%左右,田埂坡比1:2。田埂高出田面0.8m以上,顶宽1m,要求坚实牢固。

1.4选用钙塑板、水泥板、塑料薄膜等建造防逃墙,墙体高度一般0.5m,埋入土内0.2~0.3m,最好至“生土”的硬底。

1.5环境条件良好。养蟹的稻田要求环境安静,通电、通路、通讯有保障,饵料来源方便,种苗供应有一定的基础,且不受附近农田用水、施肥、喷洒农药等因素的影响。

2、苗种放养

2.1放苗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苗种放养前,要清沟消毒,利用水产生产空闲季节,挖除蟹沟过多的淤泥,放养前15天,每亩蟹沟用生石灰75kg化水进行干法清塘,或每亩蟹沟用生石灰150 kg带水清塘。

2.2选购自行培育的扣蟹或经检疫合格的外地扣蟹,要求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每亩放规格为250~300只/kg的蟹种400~600只,同时可配养10~20尾/kg的鲢鳙鱼适量。

3、水稻栽培

水稻品种选择生育期较长、茎杆坚挺、耐肥力强、不易倒伏、病虫害少、穗大粒少、品质好的高产品种,以粳稻为宜。水稻栽插一般于6月上中旬结束,采用宽行窄株栽插方法,每亩密度为2万穴。

4、养殖管理

4.1河蟹饵料

河蟹食性是杂食性,尤其喜食动物性饲料。稻田水域中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各类昆虫、杂草嫩芽等,都是河蟹的优质天然饵料。小杂鱼、糠粕饼、玉米、马铃薯等是河蟹喜食的人工饵料。

4.2坚持“四定”、“四看”投饵原则

鲜活饲料日投饵量为塘中河蟹体重的8~10%,配方饲料量为其体重的3~4%,一般以河蟹2~3小时内吃完为佳。日投饵2次,上下午各一次,其中下午投喂占全天的60%。另外,脱壳前的饲料中应加入适量脱壳素,促其顺利完成脱壳过程。

4.3施肥

有机肥以畜禽厩肥、绿肥为主,化肥主要用尿素、氯化钾等。稻田施肥以基肥为主,占总施肥量的80%,以腐熟的有机肥为辅,施肥应避开河蟹大量脱壳期。通常先排浅田水,降低水位,将肥料施在稻田中,然后再加水至正常深度。

4.4蟹种放养初期,蟹沟水位保持0.8~1m,待秧苗移栽活棵后,再将蟹沟水位加到没过稻田田面10cm左右;防治水稻病虫害时,用药注意采用安全浓度,杀虫:氯虫苯甲酰胺,螺虫乙酯,吡蚜酮。杀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已唑醇,四霉素。用药后及时排出田间水再注入新鲜水。平时定期注换新水,夏秋高温季节一般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掉水的1/3。连续阴雨天气,应及时换水,适时泼洒生石灰。保持溶氧5mg/L以上,透明度35cm左右。

5、收获

河蟹上市期主要根据市场行情确定,自9月下旬开始至翌年2~3月份皆可,可利用河蟹的洄游的特性,人工设置地笼、灯光诱捕等方式捕捞。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