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对政协唐山市丰南区六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10-13 16:52     来源:丰南区人民政府
【字体: 】     打印

大新庄镇集体:

您处提出的关于“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展现代农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科技兴农工作开展情况

(一)引进、推广优新品种和技术。发挥小麦、蔬菜两个国家级首席专家工作站、国家新品种福瑞鲤河北繁育基地、省级创新驿站及天合亿、乐水新品种展示基地作用,引进早春口感番茄,京花11、中麦175等小麦,农单113、冀农802等玉米,盐丰1617、津原89等水稻,冀花11、冀花16等高油酸花生等新品种50余个,推广冬小麦节水省肥优质高产技术、夏玉米精量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微生物菌剂高温闷棚、甘薯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10余项,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依托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重点对先进适用、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的机具进行补贴,截至目前,全区已购置各类补贴机具300余台,补贴资金300余万元。

(二)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一是推进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共谋划确定1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11.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6.25亿元。其中,总投资5.5亿元的唐山新好农牧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已完工;总投资5亿元的唐山市鑫棣旅游休闲农业综合体项目已完成2000亩构树种植,引进肉牛300头;总投资1.2亿元的唐山新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农村粪污处理项目已完成基础土建及厂房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丰南区壹嘉繁育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项目已引进澳洲安格斯肉牛3000头。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在区高新技术园规划了占地1000亩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园区内现有君乐宝、利民调料、百威啤酒、康师傅矿泉水、施尔得肉制品、鼎新蔬菜、丰美食品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年可实现营业务收入30多亿元,税收3亿元。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黑沿子镇涧河村占地4350亩的现代生态渔业园区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方式,由中海万弘(唐山)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经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为种苗育繁区,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循环水系统基地、种虾研发与生产基地、育苗生产基地、成虾养殖示范基地及病毒病害防疫实验室、园区检测中心、院士工作站等,项目年底前完工,建成投产后,年产种虾50万对、种苗100亿尾、成虾1800吨,实现从种虾、虾苗到成虾生产一条龙的安全把控和供给保障,繁育适合我区生产的对虾苗种,全面提高我区对虾苗种优良率和成活率。同时,总投资1200万元的园区尾水处理项目,由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初步设计方案。推进丰越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省级良种场作用,依托省级农业创新驿站项目和特色农业精品示范基地项目,改扩建亲鱼培育池和亲鱼越冬棚室,配套完善亲鱼繁育的附属设施设备,目前已繁育福瑞鲤2号水花5亿尾。同时,组织利民荣丰西疆现代农业园区、通威“渔光一体”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丰越水产现代农业园区申报了市级现代农业精品园区。

(三)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围绕安全绿色优质导向,以主导和特色产业为重点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组织梳理现有的农业地方标准申报市级地方标准,我区申报的南美白对虾小棚双茬养殖技术规范已被立项。同时,加强标准的集成与转化,我区市级以上园区和绿色农产品认证企业全部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二是推进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我区聚鑫农业、胭脂韵农民合作社、爱丽缘家庭农场等3家企业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并通过了现场考核和申报材料审核;大齐雪丰合作社、立国家庭农场、舒氏家庭农场、鸿丰米业等4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复审工作正有序推进。目前,全区认证农产品达到6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4个,绿色农产品11个,有机农产品33个,地理性标志2个。

(四)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全力推动信息化等新技术在新农民创业创新中的实践应用,积极引导新型农业主体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我区农业产业进行多角度融合,网络化经营新模式和智能化生产新技术,同时不断提升农业部门自身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不断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依托我局农业综合信息远程监控系统,开发建设了 “丰南区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农业大数据分析、预警能力,增加数据分类、检索、查询功能,推进县区数据的整合与接入,同时,建设“手机版丰南区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对后打蔬菜产销合作社、唐山绿岛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天合亿农业公司、爱丽媛家庭农场、雪丰果蔬合作社、乐水生态观光有限公司、琛海食用菌公司、丰源香菇合作社等20家种植园区建设农业物联网大棚,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二是推进大数据、智能装备建设。加快农机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对目前农机深松远程监控系统和平台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农机具北斗卫星定位、无线通信、作业轨迹记录、作业质量监测、图像采集、显示报警等智能化管理。截至目前,每年的农机深松作业已实现100%智能化监控;提高奶牛场智能化管理水平,依托家庭牧场升级改造、智能化牧场建设等项目,持续加大奶牛场饲养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按照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牧场;在有条件的几家奶牛场推广了奶牛精准饲喂、产奶数据综合分析、牛群精准管理,提升了生产管理效率;依托智能牧场项目建设,10家奶牛场购置了信息化设备、应用软件及相关设施,提高了奶牛养殖智能化水平和群体单产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奶业竞争力。目前已经完成1家,7家正在安装,2家已经签订了合同,等待安装施工;加强渔船渔港物联网应用示范,装备北斗导航海洋渔船69艘,配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海洋渔船数量达到400艘,实现海洋渔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全覆盖,实现实时动态的渔船、渔港管理功能。

(五)加强农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2020年引进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10人,事业编制,进一步优化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二是大力培育乡土人才和现有人才队伍。启动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快构建我区爱农业、懂科学、有技术、会种地的现代化新型农民队伍。三是开展科技培训。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惠民生、结对帮扶贴民心”活动,局副高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分包大场大户,搞好对接服务,结成帮扶对子95个,签订了“对接服务协议”。截至目前,共下乡现场技术指导400余次,累计培训指导2500余人次。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已完成培训基地申报及网上平台培训工作,共申报农业中心、畜牧中心、水产中心及农广校4个培训基地,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150人。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培训、网络视频、科普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完成培训1.2万人次。发挥“金土地”栏目作用,利用电视媒介,通过专家讲解和现场操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截至目前,录制播出“金土地”栏目8期。四是与唐山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以天合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实训基地,开展技术项目对接活动。

二、存在问题

从全区整体情况看,科技兴农工作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现有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年龄老化、学历低,总体素质偏低。目前从业人员50后、60后居多,70、80后从事农业生产的较少,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偏低,缺少专业科技知识,缺乏能够带领农民实施科技振兴的青年人才。

(二)农业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我区所处自然条件光热资源、水资源、土壤条件和极端气候条件不利于高产稳产。水利、道路、电力、农业设施等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比如在奶牛行业,由于目前生鲜乳收购价格较低,饲料成本上涨,智能奶牛场建设项目中养殖场投入资金较多,养殖场项目开展存在困难。

(三)农产品质量及品牌化销售亟待提高。受自然、设施和农民素质等综合因素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改善提升是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粗放种植、管理、收贮等造成商品价值低,品牌意识还需加强,现有品牌带动和影响力不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强化教育培训,夯实科技兴农的基础。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加快科技兴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突出搞好三个结合。一是科普宣传与科技示范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网络、明白纸、电视台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培养科技致富标兵,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提高科普宣传的质量,引导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形成重视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致富的良好风气。二是科技推广与农技服务相结合。在进一步搞好科技下乡活动的同时,组织农技人员定期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开展科技服务,指导群众生产,使群众及时学习掌握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三是科技推广与技术培训相结合。把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放在首位,大力加强技术培训,重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二)加快科技推广,把握科技兴农的方向。加快科技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发挥小麦、蔬菜两个国家级首席专家工作站、国家新品种福瑞鲤河北繁育基地、省级创新驿站及天合亿、乐水新品种展示基地作用,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全区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提升农产品品质。同时,以打造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目标,积极推广标准化种养模式,年内获证产品及良好农业规范产品占比达到60%以上。强化智能监管,建设企业智能化检测室、企业视频监控点和乡镇智能化检验实验室,提高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水平,将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纳入平台监管,防止不合格农业投入品进入流通领域。

(三)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及物流体系建设,搭建科技兴农平台。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参评“三品一标”农产品。积极参与津京冀地区农交会,提升农产品知名度。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市场体系建设,规范田头市场、村头市场建设,鼓励家万佳超市等大型超市、市场建立“农超对接”“场厂挂钩”等产销直挂机制。继续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推进智慧棚室、智慧牧场、智慧渔业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必须广开筹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发挥好科技投入在科技兴农工作中的支撑作用。

您对我们的办理和答复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填写在“征询意见表”中,并用“专用信封”寄回,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请您一如继往地关注农业农村工作,多建言献策。

 

 

2020年8月2日

 

 

 

 

 

 

 

 

 

领导签发:马德园

联系人及电话:刘卫华  5099980

抄报: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区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