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山市丰南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第41号建议的答复
王永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针对您提到的“农业投入品过量或滥用造成污染”,“各类养殖业造成污染”和“农业废弃物造成污染”三方面工作,我局高度重视,全面梳理汇总相关工作,现说明如下:
一、化肥、农药零增长工作
(一)化肥使用零增长。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缓释肥、有机肥应用,2020年全区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99.1万亩次,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100%; 推广应用缓释肥面积12万亩,推广应用有机肥面积12万亩。2020年全区化肥减量(折纯)0.56万吨,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全区主要农作物氮肥利用率达到40.4%。
(二)农药零增长工作。紧抓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及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因势利导,多种形式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并加强技术指导,强化示范带动,充分发挥绿色防控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我区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和绿色防控能力与水平。共发布病虫情报20期,预报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预报时效性不超过15天,为指导全区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畜牧养殖资源化管理工作
(一)建立养殖粪污收贮运体系。在畜禽养殖集中区或养殖密集区的村,合理规划建设畜禽养殖粪污收集贮存场所,统一收集规下养殖户畜禽粪便,采取堆积发酵,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可参考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标准要求,鼓励养殖户推行建设雨污分流、暗沟布设的污水收集运输系统和储粪池、污水储存池等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行,或者委托第三方进行粪污处理,确保粪污资源化利用。
(二)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按照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强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指导和服务,推进农牧结合、种养结合,促进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 科学规划和布局。合理规划畜牧建设用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逐步实现规模以下养殖户出村入区,变分散养殖为集中饲养,实行粪污集中处理,彻底解决畜禽养殖造成乡村环境污染问题。
1、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养殖户流转周边土地,通过种养配套、清洁生产、粪污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用,实现主体小循环。二是加大畜禽废污治理力度,积极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分流、贮存、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2、严把养殖场新建关,逐步淘汰小规模养殖场。加强监管力度,禁止在禁养区内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提高畜禽养殖门槛,对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按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养殖场设计上要具备雨污分流设施、污水收集输送系统、沼气池、防雨防渗粪便堆放场等环保措施,对达不到养殖污染减排设计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围绕“设备先进、环境可控、效益较高”的目标,加快建设一批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区。
3、强化监督,严格管理。要加大各类清洁养殖、无害养殖技术推广,及时帮助解决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要开展有关养殖业污染治理方面的培训。
三、农业废弃物管理工作
(一)秸秆资源化利用:扶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建立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主体带动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制定《唐山市丰南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贴工作实施方案》,每年安排财政资金350万元,分作物品种及作业模式,对全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补贴。
(二)废旧农膜管理工作:已经完成回收体系的建立,15个乡镇共建设地膜回收点 21 个。补助方式实行先回收后补助,汇总验收后组织兑现。重点进行地膜污染防治及地膜新国标宣传贯彻工作,在废旧农膜回收管理工作的关键时期,与各镇(乡)沟通做好废旧农膜回收的宣传引导工作,以确保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确实存在问题1、地膜超薄化捡拾困难。农膜轻薄不易捡拾,有待残膜回收机械的投入、使用,需省市上级主管部门更多的回收利用政策、资金支持。2、农膜回收价格偏低。农民交售积极性普遍不高。
2021年4月28日
领导签发:马德园
联系人及电话:毛锦秀 5099973
抄报:区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代表工作委员会,区政府办
主办单位:唐山市丰南区委区政府
联系电话:0315-8101890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1 网站标识码:1302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