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防治玉米苗期病虫害
夏玉米生产正值高温酷暑期,以前玉米植保作业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不但劳动强度大,施药人员中毒事件还时有发生。传统的喷药机存在诸如工作效率低、喷药均匀程度差、人工成本高、劳作强度大等问题,而且在作业时药品可能会进入作业人员体内,对作业人员身体造成较大影响和伤害。我国每年因植保机械的落后,导致病虫害防治不及时造成的粮食作物产量损失达10%以上。近2年来,农业植保无人机得到迅速发展。利用植保无人机对玉米进行施药则不存在这些问题而且无人机进行作业时施药效率比传统施药的效率高很多,其效率是人工施药效率的60倍以上。如遇到大面积大规模的病虫害情况,农用植保无人机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施药,从而使病虫害得到最快的抑制,在最大程度上消灭虫害;而且在作业时可以不受地形的影响,可以垂直起降,可以进入普通机械不能进入的山地、沼泽等。
我国植保无人机研发起步较晚,但以体积小、操作灵活、喷洒效率高、对人和环境安全等优点,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施药器械。植保无人机按动力来源可分为油动和电动两种,按机型结构可分为固定翼、单旋翼及多旋翼三种。与传统植保作业方式相比,农用植保无人机在玉米作物间作业和应对爆发性病虫害等方面已经表现出突出的优势。
玉米苗期的主要病虫害有二代粘虫、蓟马、玉米苗枯病、玉米粗缩病等,防治不及时常会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因此,麦收以后,要及时对玉米病虫害进行查治,确保玉米苗全苗壮。
1、玉米蓟马
玉米蓟马是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个体较小,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玉米心叶内锉吸汁液为害。玉米苗期受害后,叶片出现白色小斑点,使叶片呈苍白色,为害严重时,玉米心叶扭曲在一起,不能正常长出心叶,茎基部变粗分叉,甚至造成幼苗死亡,对玉米苗全、苗壮影响极大,严重地块导致毁种。套作玉米在小麦收获以后,应及时的进行查治,以免造成损失。
防治方法:在玉米出苗后及早喷施一遍杀虫剂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用药时要注意药剂应喷进玉米心叶内,打药要注意时间,因为蓟马昼伏夜出,所以早上日出之前叶喷打药,防治效果比较好,或日落之后进行,但傍晚进行易增加湿度,引起其他病害。打药选择几种药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性。可选用2.8%高效氯氰菊酯和0.2%阿维菌素进行防治。这两种药都属于两种都是悬浮剂或者微乳剂,非常安全。
2、二代粘虫
二代粘虫是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以幼虫取食玉米叶片为害,将玉米叶片咬成缺刻,发生严重时玉米叶片可被吃光。防治粘虫应掌握在幼虫3龄以前,防治时期在6月下旬末~7月上旬。防治指标:百株玉米有虫15头。防治方法:10%高效氯氰菊酯乳剂2000倍液、50%辛氰乳油2500倍液喷雾,可同时兼治蓟马、蚜虫。
3、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由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玉米出苗到三叶期是主要感病期。感病植株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拔节期开始,症状逐步明显,主要表现为茎基部变粗,节间缩短,植株明显变矮,叶片浓绿,似君子兰状。早期感病严重的玉米,株高仅20~30㎝左右,中期死亡,中后期感病的玉米,株高呈不同程度的变矮,一般不结实或穗很小,对产量影响很大。
玉米粗缩病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配合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措施是在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地头,地堰、水渠、沟边的杂草,使灰飞虱无栖息环境。化学防治以播种期防治为主,辅以三叶期以前喷药防治。玉米拔节开始后,粗缩病症状明显时,及时拔除病株,以利其它植株生长。
防治方法:一定要选用合适的农药品种。防治玉米粗缩病关键是治虫,一些所谓的防病毒药剂对粗缩病无任何效果,因此,要科学选用合适的杀虫剂,可应用10%吡虫啉20g/亩或3%啶虫脒15-20g/亩,混用4.5%高效氯氰20-30ml/亩等菊酯类农药喷雾,也可选用扑虱灵、灭多威、锐劲特农药喷雾,隔3-4天一次,连喷2-3次。
4、玉米苗期的化学控倒技术是利用化学药剂对玉米植株进行有效控制其节间伸长,以达到植株矮化粗壮的目的,可结合其他苗期病虫害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荐采用乙烯利-胺鲜,亩用量30克,统一时间,集中喷药,早防、普防、强防,以达到治虫防病的目的。
- 上一篇: 丰南区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 下一篇: 丰南区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